服务热线:13699222707(同微信)



邮票上的论语
2010年,中国邮政发行《孔庙、孔府、孔林》邮票。1994年孔庙、孔府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1997年孔林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此次“三孔”齐聚,足见世界文化遗产之光芒。在这套邮票上,列出了中国十大圣人之一的“文圣”孔子所著的《论语》语录。
三孔邮票,孔子,孔府,孔林


第一句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是《论语》的第一句话,也是每个中国人都会读的句子。堂堂《论语》,为何以“学而时习之”开端?如同吃饭、穿衣、睡觉、呼吸、做梦一样,学习是生活世界中的最基本事物。所谓最基本的事情,就是那些即使我们自以为可以离开它们、然而却又不能在根本上离开的那些事物,它构成根植于生命深处的实事,不可须臾而离。孔子所给出的道路主要是指向在人间世完善自己人格的君子,《论语》首章最后云“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所刻画的是君子之路,而这也正是通过自修自尽可以把握的路;《论语》最后终篇于“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可见《论语》是始于“君子”而终于“君子”的。“知命”虽不止于君子,而可为君子以及更高的人格类型如圣人、神人等所共通,但《论语》的主体却是构建君子之道。



第二句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清代著名学者刘宝楠在注释“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时引《韩诗外传》的话之后说: “ 则己所欲, 必当施诸人。”( 见刘宝楠《论语正义• 颜渊第十二》)“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是不是可以和“则己所欲, 必当施诸人” 划等号呢?其实,两句话的出发点不同。“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是出于对他人的体贴和关心, 讲的是推己及人, 将心比心;“己之所欲,施之于人”则出于自己的需求,讲的是在人际交往中,如何才能满足个人要求,即若要取之,必先与之。


第三句是“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段话出自《论语•为政第二》,是孔子说给自己和自己学生听的话, 是他一生的思想变化过程。用现在的话说就是: 我十五岁时立志研究学问, 三十岁时确立自己的理想, 四十岁时不为我所做的事情而迷惑, 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法则, 六十岁时好话坏话任人去说, 自己都听得进去而毫不生气, 甚至骂自己的话, 也能听得进去, 平心静气。七十岁时我的道德修养到了一定的程度便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事, 而不逾越法度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