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13699222707(同微信)



《豫剧》邮票讲了哪三个故事
来源: | 作者:一枚邮币 | 发布时间: 2021-09-05 | 1086 次浏览 | 分享到:
北京一枚邮币资讯,邮票钱币交易、邮票钱币回收,1000万邮票钱币爱好者的信息发布平台。

今天,《豫剧》邮票图稿正式亮相。那么一套三枚的《豫剧》邮票都讲了哪些故事呢?

《豫剧》邮票讲了哪三个故事《豫剧》邮票讲了哪三个故事

第一枚邮票表现的是“花木兰”。花木兰可以说是中外皆知的形象之一。国人熟悉这位巾帼英雄,是因为中学课本上就有《木兰辞》。像“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磨刀霍霍向猪羊”、“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都是很多人耳熟能详的经典名句。

《豫剧》邮票讲了哪三个故事《豫剧》邮票讲了哪三个故事

也正因为花木兰身上散发着“巾帼不让须眉”之鸿志和“家国天下”之情怀,使之频频亮相春晚舞台,为人熟知。


外国人熟悉她,是因为迪士尼曾经将她搬上大荧幕,使她成为为数不多的、登上迪士尼电影的中国古人。


《豫剧》邮票讲了哪三个故事《豫剧》邮票讲了哪三个故事

第二枚邮票表现的是“七品芝麻官”。在我国传统剧目里,丑角往往是被嘲弄的对象,像《七品芝麻官》这种整本大戏在我国传统剧目中,以之为主角,确不多见。稍有疏忽,失去分寸感,就会歪曲主要人物成为被嘲弄的对象。而《七品芝麻官》完完全全打破了英雄人物必须“高、大、全”的框框,一个鼻子上带着白块块的丑角,满心里装的是黎民百姓,能与民做主,面对强权,执法不阿,敢于斗争,终于将一品诰命夫人拉下了马,使人看了痛快淋漓。那一句“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也成为经典段子。


第三枚邮票表现的是“朝阳沟”。《朝阳沟》由著名戏剧家杨兰春创作于1958年,当年采用边创作、边排演的方式,临上台才写定最后的唱词。据说,1958年3月20日《朝阳沟》在郑州北下街河南剧院(今已拆除)首场演出时,参加全省文化局长会议的同志都来看这出“跃进戏”。开演前,冯纪汉副局长先简单地介绍了剧情和编排经过,人们还有点儿不相信。戏要开演了,杨兰春说:“等等,还有四句合唱的词没想好呢!”冯纪汉到大幕前说:“同志们,稍等一会儿,还有四句合唱的词没想好呢!”观众们哄的一声都笑了。杨兰春赶紧编了四句词,就是:“老风俗旧习惯年年改进,年年改月月换日月更新。有文化能劳动情通理顺,要当成传家宝传给儿孙。”从当时的剧本看,有的地方也是差三隔四,不合乎逻辑,很粗糙。然而,该剧从诞生起就广受欢迎,是豫剧现代戏成熟的标志,在中国现代戏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编辑:北京一枚邮币资讯

邮票钱币高价收购、回收,免费鉴定评估,全国上门服务。高价收购大清邮票,民国邮票,解放区邮票,新中国邮票,一版纸币,二版纸币,三版纸币,四版纸币,纪念币,奥运钞,龙钞,外汇券,金币,银币,银元,大清银票,旧书,毛主席像章,老茅台酒,老五粮液,老洋河酒,老汾酒,上门电话13699222707(同微信号)。

北京马甸邮市最新行情、价格表、一手资讯尽在《北京一枚邮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