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13699222707(同微信)



邮票上的名著 - 牡丹亭
来源: | 作者:pro61587f | 发布时间: 2017-11-11 | 1043 次浏览 | 分享到:

《牡丹亭》是汤显祖杰出之作,通过杜丽娘这个青年女性形象,表现了在封建专制重压下要求个性解放,争取爱情自由和婚姻自主的主题。笔法抒情含蕃,语言真切自然,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1984年我国发行《牡丹亭》邮票4枚和小型张1,图案为戴敦邦所绘的“闺塾”、“惊梦”、“写真”、“婚走”和“游园"

 

贫寒书生柳梦梅梦见在一座花园的梅树下立着一位美丽的姑娘,说与他有一段姻缘,柳梦梅很喜欢她,从此便经常思念她。

 

南安郡太守杜宝之女名唤杜丽娘,年轻貌美,却终日被父母拘束在闺阁、书房之中,不得自由。杜丽娘和伴读丫餐春香等人到老师陈最良的学堂上课,杜丽娘不喜欢陈最良的陈腐说教,对陈最良依注解书地评说《诗经·关睢》不满,只能委婉地说“这经文偌多”,而春香却大胆地故意问老师“君子为什么要求淑女?”把死气沉沉的闺墊搅乱了。

《牡丹亭》邮票
 

府中有个后花园,杜丽娘从没去过。杜丽娘心中郁闷,被春香劝说同去游园,观赏春景,那“姹紫婿红开遍”的春光,使杜丽娘又是欣赏又是叹惜。她感到大好春光而产生要寻求爱情的渴望。

 

杜丽娘游园归来,伏案做了一个梦,在梦中见到一位书生手里拿着半枝垂柳前来求爱,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欢梦惊醒后发现是一场空,自此就为相思所苦,愁闷消瘦病不起。

《牡丹亭》

寻梦不成,杜丽娘把梦中幽会的事情告诉春香,并抱病为自己画下肖像。在经历爱情的煎熬之后,耗尽了青春的生命。在弥留之际,杜丽娘要求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嘱咐丫鬟春香把她的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下。杜宝升任淮阳安抚使,委托陈最良厚葬杜丽娘,并修建了“梅花庵观”。
《牡丹亭》

 

三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借宿梅花观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丽娘的画像认出她就是梦中见到的姑娘。杜丽娘魂游花园,再度和柳梦梅相见,诉说衷情。柳梦梅掘基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二人“拜告天地”成了婚。

 《牡丹亭》

但是杜宝竭力反对他们的婚姻,杜丽娘为追求爱情和幸福,在月色下,毅然和柳梦梅出走了。直到柳梦梅中了状元,皇帝“敕赐团圆”的圣旨下达了,杜宝才不认为他们的婚姻是“胡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