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13699222707(同微信)



邮展指南 - 李建国的《葡萄 》邮集
来源: | 作者:pro61587f | 发布时间: 2017-11-22 | 1414 次浏览 | 分享到:

李建国的《葡萄 》邮集,在2008年南昌第十三届全国集邮展览获得一框类镀金奖。


李建国的《葡萄 》邮集
李建国的《葡萄 》邮集
李建国的《葡萄 》邮集
李建国的《葡萄 》邮集
李建国的《葡萄 》邮集
李建国的《葡萄 》邮集
李建国的《葡萄 》邮集
李建国的《葡萄 》邮集
李建国的《葡萄 》邮集
李建国的《葡萄 》邮集
李建国的《葡萄 》邮集
李建国的《葡萄 》邮集
 


作者通过世界各国常见的一种水果葡萄的描述,编组成一框类专题类展品。有创意的编排,逻辑性的阐述,有故事性的拓展。春季种葡萄,夏季管理,秋季收获。从葡萄树到葡萄产品。把“葡萄”表现得淋漓尽致,引人入胜。吸引评审员和观众,所以本展品表现很有特点。

 

本展品虽是一框16页贴片的专题展品,但有较高度的概括说明葡萄特点和葡萄给人们带来的食用、营养的重要作用。并通过专题和集邮知识的研究以及有早期的难得邮品来支撑,使得展品显得丰富多彩。而成为框展品中的姣姣者之一。因此,南昌全国邮展获镀金奖(81),在北京2008现代邮展中获一框专题类展品最高奖(92)加特别奖。

 

展品的选题:评审员和观众不希望看到循规蹈矩的模仿或硬搬的展品题目和编组,在这方面《葡萄》进行了可喜的探索;葡萄是一种古老多年生落叶木质藤本植物,葡萄树是栽培历史悠久、经济价值很高的果树、葡萄园遍及全世界,让我们走近葡萄。题目简洁、新颖内容精炼,适合一框专题展品的展出的要求。

 

处理与结构:其纲要围绕主题进行逻辑性的阐述,分5,第1章讲述葡萄树——葡萄植株,叶子及葡萄串,2章是栽培和管理——列出春季和夏季的工作——秋季收获葡萄;3章是葡萄园——欧洲和世界其他地方都有;第4:经济价值——鲜、干果食用,酿酒,最后一章是葡萄酒节及会议。所有章节围绕主题思想进行逻辑性的阐述,体现了题目与纲要之间的高度一致性。纲要的恰当与充分,正确和均衡的结构,涵盖了拓展专题所必须的所有方面。根据一框专题展品的特点(题目和纲要在同一贴片)作者在贴片中间位置放置一枚南非葡萄园的邮资片,上面写前言,下面写纲要,显得布局对称丰满。对题目、前言、纲要分别用不同的字体、字号来书写,充分显示了良好的美学表达才能,让观众和评审员感觉它表达得恰和充分;从纲要的结构上来看是正确、符合逻辑和均衡的;从内容上看是涵盖了本专题题目的所有方面。因此,《葡萄》的纲要贴片的编排是成功的。从这张贴片可以看出作者确实是用心的。编好纲要页就是为编组整部邮集开了个好头。

 

素材的应用:该展品邮品数量共89件。其中邮票44,邮资封片简26,其他为戳片15枚,小型张1,小本票1,邮票代币卡1,电报纸1,印样1枚。素材品种多达28种。有邮票、副票、边纸、邮票代币、印版检视印样、小型张、小全张、邮资封、邮资片、私人订购邮资片、美术资片、双片邮资片、管道气压邮资信卡、电报纸、军邮免资封、普通邮资邮简、航邮资邮简、纪宣传戳、风景戳、邮资机符志等。邮品发行时间的跨度为(1840-2005)。邮品的发行国家和地区42个。

 

《葡萄》一框展品集邮素材的品相和珍罕性:依据评审规则应从3个方面:现代邮票尽可能用新票;小本票展示完整的带有邮票的;邮戳必须清楚,并提供题相关之清晰可见的印记图案来衡量。除个别邮戳印记不够清晰外,素材的品相基本做到了评审规则的要求。在邮品的珍罕性方面,早期邮品较多。1900年前的早期邮品有6,最早的是1840年的马尔雷迪邮资封。难得的中期素材有17(邮资片、邮票代币、小本票、邮戳、电报纸)。一部只有16页贴片的一框展品,能展示多种类和哪么多国家的邮品,又有比较珍罕性和收集难度的集邮素材,已很不容易,充分显示了作者组集实力和才能。

(以上点评摘选自《中国现代集邮》,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