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顺虎的《从独木舟到核动力船 》邮集,在1993年第五届全国邮展青少年类获得大银奖。
专题邮集发展到今天,大致已理出两条编组思路:一是按科学分类的资料性邮集,二是以史为线索的叙事性邮集。而“1993中华全国集邮展览”上青少年级C组(18-19岁)获大银奖的邮集《从独木舟到核动力船》(以下筒称《船》),则别有一番新意。粗看,这是一关于船舶发展史的叙事性邮集;细看,它又是一部全面介绍船舶科学知识的资料性邮集。两种编排思路,溶为一体,极其自然,令人耳目一新。
专题邮集讲究用邮品说话,《船》部集在这方面做的尤为突出。首先,在选题上,应选那些易于用邮品表现的题材,而船正是世界各国、地区发行邮票的热门题材。其次,要编组一部专题邮集,必须对本专题邮品熟悉,并有相当的收藏。《船》的作者成功正在于此。在目录中,作者将自己的藏品和展品作了逐一介绍。藏品量为122个贴片,展出64个贴片,仅占53%左右,可谓精选。第三,作者本人要熟悉所表现的专题,在专业知识上不能出错,从《船》集看,作者本人在学习船舶知识上是下了功夫的,专题知识比较全面。同时还要用邮品说话,正确认识、理解、使用邮票和邮品的专题信息,在这方面,《船》有不少可取之处。
用票广泛:一国邮票难以组成专题邮集,这已逐步为邮人所共识,特别是表现科学技术方面的题材,必须使用多国发行的邮票。而目邮票品相好,全是新票,大套部票也没有集中在同一个贴页上,而是根据专题需要分使用,有的仅选全套中的两枚。
用封贴切:邮集中其使用50余枚实寄封,都符合参展要求,中有不少用得十分贴切如P6上用苏联1989年实寄封1枚,封上贴的邮票虽与专题毫无关系,但封图是木板船,因为这枚封是邮资封,属邮政用品,封图属有效专题信息,较与专题一致。P13上使用了一枚日本国实寄封,所贴邮票是有关欧少年使节400年的纪念部票,本与专题相离,但票、截、封图上均有帆船图多方面体现专题信息,故用上十分合宜。
用片谨慎:本邮集放了明信片、极限明信片数枚,细看邮集,可以看到作者用心之良苦。P25使用邮资明信片,图案有帆船,也合适。P30为邮政明信片,加贴中华邮政发行的帆船图邮票,有一定珍罕度,且有一定的研究,放置正确。
用戳考究:在邮展中,较好地使用邮戳上的信息,在国外已为集邮家所重视,但在国内邮展中,准确使用的尙不多见,而《船》的作者在这方面作了些成功的探索。在“舫”(P7)中,使用了中国邮政发行的石舫图明信片,以开天窗形式展现首日纪念戳,戳上有石舫图。在“三角帆”(P17)中,使用了澳大利亚绘有三角帆图的邮戳。P28中使用了图案为船操纵器、帆船的专用邮戳。P29使用空白戳,以开天窗方式展而。P41用与邮票同图案的邮戳(但介绍文字位有错,应置于中间封下边)。
专题集邮传统化,是近年来流行的趋势。所谓专题集部传统化,是指在专题邮集的表现方法中,加入传统邮集表现手法,如版式研究等。《船》在这方面也作了一些尝试。“帆船”部分在讲述帆船的分类时(P30),展亓了中华邮政发行的帆船邮票若干枚,且分别介绍其版式。此外,《船》的作者还注意利用邮政用品如签条等上面的专题信息,并使用了样票,这些都是该邮集可贵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