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是民国时期集藏的大热门, 在 20 年 代中期集邮活动已成气候。其中著名的集邮大家有邮票大王周今觉、京师邮商施秉章、袁世凯次子袁克文、作家夏衍、鉴赏大家马任全、菲华邮坛黄天涌、庄顺成等人。
袁克文是袁世凯次子,字抱存,又作豹岑,小名叫 “ 招儿” , 于光绪十六年 (1890年)生于韩国。 6岁识书字, 7岁读经文, 10岁习文章, 15岁学诗斌、 练书法。因得北宋王晋卿《西蜀寒云图》 , 又号寒云 , 又得商代玉龟币, 便取名书斋 “ 龟庵” 。在邮坛上习惯以其别号“寒云”相称。
袁寒云工诗词,精金石。书法秀劲,画富意趣,为人欣赞,又善于鉴别版本。同时还喜好京剧和昆曲。居天津时曾倡组“同詠昆曲社”,与友好常拍曲雅集。他多才多艺,性情豪爽风流自赏,与大江南北名公钜卿多有交游,人称“袁二公子”。民初有所谓“文四大公子”之说,袁寒云与后来成为大收藏家的张伯驹均列于其间。
袁世凯妄图称帝,袁寒云不同于兄长袁克定,对此持反对态度,但又不敢明言,故在北京《顺天时报》
上发表诗词以讽喻之:乍着微绵强自胜, 阴晴向晚未分明。 南回寒雁掩孤月, 西去骄风黯九城。 隙驹留身争一瞬, 蜇声催梦欲三更。 绝怜高处多风雨, 莫到琼楼最上层。 其中“莫到琼楼最上层”之句借用苏东坡“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的词意,委婉讥之。
袁世凯在其诸子中,尤其钟爱袁寒云。当时,刚好发生了袁克定伪造《顺天时报》事件,他正在暴躁忧愤之中,又听到了袁寒云这首诗,不由为之震怒,申言要严加责罚。袁寒云闻讯大惊,便连夜躲避到天津,始得免祸。不久袁世凯暴病身亡,袁寒云便以分在自己名下的家产在天津做起寓公。
在收藏方面,早年袁寒云即好玩古钱,并有研究。扬州名士方地山,曾在袁府家塾中任教,与袁寒云心性和气味相投,故而一见如故,亦师亦友,交情甚笃。袁寒云曾得一“大昊天世”的古钱拓片,他深知方地山精于此道,特请他来相与辨析。经双方详细考证,终于探明渊源。事毕,袁寒云欣然为拓片写下洋洋数千言跋语,以记其事,由此在我国古钱学界留下一段佳话。
袁寒云之集邮,起初是以低价买进一批外邮杂票,据说其目的是为了熟悉外国国名,以便收集外国钱币。后来转向集邮。按照周今觉在《悼寒云》一文(《邮学月刊》VOL.3 NO.10.11)中的说法:“寒云集邮之兴味,则完全一卷《邮乘》引起者也”。关于袁寒云集邮之经历、成就及特点,周今觉在上述文章中记述颇为具体、生动、准确,特引述如下:
“寒云集邮日浅,而进步则甚锐,并世邮家,除区区外(按:指周本人),其成功之速,无愈寒云者。寒云初与余谈邮第一函,尚以为买三千种杂票为可玩。至三阅月后,则已从津埠一德人手中,购得中立正票全组。半年后南来,在一品香旅馆相见,余见其邮集一小册,已楚楚可观矣。寒云之二次南下,盖纯为集邮而来也。孰意南来不及二年,竟因经济压迫,不得已举万金之邮集,以*值售诸外人,而寒云集邮之生涯,遂从此告厥终止。其生平嗜博而不专,殆根于天性。疾风迅雨而来,烟消瓦解而去……凡骨董家之所有者,莫不笃好,移时兴尽,又顾而之他。余于其初集邮时,即预料其不过一二年之兴致。然当其热度紧张时,则锐不可当,其出价之高,竞争之猛,几有竭泽而渔之势,虽区区亦退避三舍。当民国十三四年之交,沪上邮市空气蓬勃直上者,寒云之力也。”由此看来,袁寒云当年到沪进行集邮活动时,在沪上邮市还引起了一阵波澜。至于袁寒云对集藏之“博而不专”、“移时兴尽”,这与他的落拓不羁的名士作风有关。而周今觉却是对邮票进行精深剖析和仔细研究的学者风度。
关于袁寒云邮集内容,周今觉说:“余尚略能记忆。其中以(红印花)小一元旧票一枚为最贵。此票旧为英人勒本之物,以陈君复祥介绍而归于寒云。……其于前清四宝,只此一宝而已。而民国四宝则俱全。”“临时中立正票,得之天津某德人,余前已于《邮乘》中披露之。惟中立欠资,则尚缺过半。万寿中珍异之品,所缺尤多。盖此一类本至难也。”
这其中说的是1927 年,袁寒云以数千元购得“红印花小字当壹元”旧票、民国“四珍”等绝品,一跃成为中国邮坛巨子。袁寒云对待邮票 也像他的其他收藏爱好一样,“今日以千金购得之品,明日略有厌倦,则或以易值只数十金。爱 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张赓伯评语)兴趣来去无常。
《晶报》创刊于 1919 年 3 月 3 日,为上海《神州日报》副刊。1924 年,《晶报》曾连载周今觉的《邮话》。1925 年10月间,周今觉创办《邮乘》, 即停止为《晶报》撰文。及至袁寒云集邮,继之撰《说邮》,仍载于《晶报》,从 1927 年 4 月 15 日起至是年 10 月 27 日,连载凡五十篇。
袁寒云在《说邮》中对早期华邮研究论述详尽,受到集邮界推崇。内称:“人之集邮也为人, 予之集邮也为己,何以言之?盖人之集邮,或待善价而求沽,或将争雄于坫坛,或矜奇炫异,或夸富斗豪。若予则仅求自善者存之,赏心悦目,聊以自娱,不拘泥于其贵贱多寡也。斯趋舍不同, 而境亦殊矣。”这段话是对旧中国这类集邮者的生动写照。
我国台湾邮学家公孙柳在《袁寒云瞬息邮坛》文中有“以不呵附帝制闻于时。文名重海内, 书画精绝。”对其评价甚高,对他的《说邮》则誉为“文凡五十余则,为邮文之最古雅者。”1987 年 3 月,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的《集邮回忆录》(马骏昌选编)中收录了袁寒云的《说邮》全文。
郑逸梅曾撰写《“皇二子”袁寒云的一生》,署名陶拙庵,详述袁寒云生平事迹及著述。其中 写道: “ 邮票也是他集藏的一部分。他的集邮是来沪后,由周今觉启发的。今觉在《晶报》上写《邮话》,他也在《晶报》上写《说邮》。常赴中华邮会物色佳品,他所藏有清末库伦寄北京的邮函。 这是蒙古初设邮政第一次寄出,印文“蒙古库伦己酉腊月初四”,蒙古邮政局即该月初四日成立 的。又邮函背贴海关大龙文券五。函面贴法兰西券二十五生丁一枚,西元一千八百八十六年自天 津寄往德意志者。又清红印花三分暂作三分邮券倒盖。又万寿倭版大字八分短离券。又台邮古券 三品。又以四千金购一邮册,他列有“邮集珍品目”,⋯⋯又以千元向德意志人易得一九二七年 的《世界邮钞年鉴》。 ”
为广征新藏品, 袁寒云在 《晶报》 刊易物 广告: “凡读本报者, 不必现金易书画, 只以下列各品相易可也。 一、 邮票奇品; 二、 北京种极小狮子巴儿狗; 三、 古泉; 四、 裸体照片; 五、 关于金银货币及邮票之英文书报及明信片。”
也是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