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13699222707(同微信)



《毛主席诗词》邮票和毛泽东诗词手迹:采桑子·重阳
来源: | 作者:pro61587f | 发布时间: 2017-09-12 | 1850 次浏览 | 分享到:

7《毛主席诗词》邮票全套14枚,这是继1967420日发行文1《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万岁》首套毛泽东语录邮票后,当年临时决定增加发行的毛泽东诗词邮票。

 

《毛主席诗词》邮票分三次发行:1967年10月1日发行了-1“毛主席在工作”、-6“《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和-7“《采桑子·重阳》”。1967年10月6日又发行了-9“清平乐·六盘山”和-12“清平乐·会昌”两枚邮票。余下的-2“《沁园春·长沙》”、-3“《满江红·和郭沫若》”、-4“《沁园春·雪》”、-5“《忆秦娥·娄山关》”、-8“《七律·长征》”、-10“《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1“《浪淘沙·北戴河》”、-13“《水调歌头·游泳》”、-14“《菩萨蛮·黄鹤楼》”九枚邮票于1968年5月1日发行。

 

其中《采桑子•重阳》写于1929年,最早发表于1962512日《人民文学》的《词六首》。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毛泽东诗词邮票


1929
10月,毛泽东离开深入到永定牛枯扑调查后来到合溪,住在汀江河边的“ 临江楼” 的的东厢房。东厢房前面的走廊上, 放着十几盆盛开的菊花, 芳香扑
鼻。从走廊远眺, 浩荡汀江向西流去; 正临金秋季节, 对岸南岗的枫树叶, 火红一片, 霜天万里。

 

这一天,上杭县赤卫总队队长和红四军肃反委员会主任傅柏翠,向毛泽东汇报工作。工作商讨完后, 两人畅谈起菊花诗来。

 

 “ 柏翠, 今天是九月初几?

 

今天是初八, 明天是重阳了。”

 

“ 黄巢有一首吟菊诗: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毛泽东望着面前金灿灿的大菊花, “ 黄金甲, 黄金甲, 黄巢把菊花瓣设想为战士盔甲, 语气双关, 既形容菊花秀色, 又展示了菊花英姿。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说明起义要拿下长安, 主宰京都。何等气势, 这是封建文人们想也不敢想的!

 

傅柏翠完全赞同毛泽东的见解, 他说: “ 黄巢的菊花诗与别人作品完全不同, 它脱却了封建文人的气味, 豪壮又不失含蕴。”

 

毛泽东在一盆大菊花前停下来, : “ 古人说: 莫言马上得天下, 自古英雄能解诗。 很有道理。”

 

傅柏翠说: “ 我们红四军里, 就有许多解诗的英雄。你和朱德同志都是。陈毅同志也算一个。”

 

毛泽东说: “ 你不是也能解诗么?

 

“ 我不行, 顶多是一知半解。” 傅柏翠摇头说。

 

“ 人有时候不能太谦虚。” 毛泽东说。

 

两人哈哈大笑。

 

第二天, 农历九月初九,毛泽东工作之余, 在临江楼上写下了不朽的词篇《采桑子·重阳》:

人生易老天无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但看黄花不用伤。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稍微留意一下便会发现,该词的首稿与发表稿有两处不同,一是初稿为“人生易老天无老”,发表时修改为“人生易老天难老”,二是初稿为“但看黄花不用伤”,发表时修改为“战地黄花分外香”。据说,毛泽东先将“但看黄花不用伤”修改为“大地黄花突有香”,最后修改为“战地黄花分外香”,并最终发表。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 《人民文学》编辑部从邓拓等人处搜集到近二十首传抄的毛泽东诗词, 请擅长书法的张兆和用毛笔恭楷誊抄, 由主编代表编辑部上书毛泽东, 请求审定后发表。毛泽东同意了刊物的请求, 427 日专门书写了词六首的引言: 这六首词, 年深日久, 忘记了。《人民文学》编辑部搜集起来, 要求发表, 因以付之。回忆了一下,这些词是在一九二九年至一九三一年在马背上哼成的。文采不佳, 却反映了那个时期革命人民群众和革命战士们的心情舒快状态, 作为史料, 是可以的。

 

有了毛泽东的这番注解,我们就更容易理解他为什么将“但看黄花不用伤”修改为“战地黄花分外香”了。“黄花”即菊花,历来文人咏菊的意趣多尚淡远高雅的韵致,而由“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句里的“黄花”既非傲兀“东篱”,与隐士争高;也非“帘卷西风”,与美人比“瘦”。它野生野长,自在大方,以自己天然的“香”,芬馥于战地。它与红旗、战马、霜矛、雪剑之属共同构成一幅异样情调的“战地重阳图”。它从传统的隐士美人的篱下客,变成革命的热情的呐喊者。这就是本词赋予“黄花”的与众不同的含义。

 

秋天是肃杀凄凉、萧条冷落的象征。毛泽东偏偏喜欢秋天,常常把思想感情凝聚在秋景之中,用洗练的笔触歌颂秋之苍凉遒劲,而最终落笔于一个“霜”字。郭沫若解释“霜”字,以为“这并不是普通的霜雪之霜,而是秋色的代字,是‘霜叶红于二月花’的霜。但‘霜叶’不限于‘红’,还有黄叶。秋色也不限于霜叶,还有各种果实以及天高气爽的寥廓景象”。霜是白的,但古典文学作品中却有丹霜、紫霜、青霜等字面,这就说明了古人用霜字有时不是指霜的本身,而是指经霜变成红紫等颜色的草树之类, 所以一个“霜” 字包含了丰富多彩的秋天的画景,“万里霜” 也不是白茫茫一片,而是五彩斑斓,江天一色,天人合一,“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