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 19 日至23 日,“2008 年中华全国集邮展览·南昌”在江西省展览中心举行,梅军的《踢足球》荣获镀金奖。下面,让他分享一下他的邮集组遍心得和体会。
通过几年来专题邮集的编组和参展,我深感创新是灵魂,是专题邮集活力的源泉。而题目的创新,可算作创新的第一步,有了富有新意的题目,人家没见到你邮集,就先有了一睹为快的愿望。翻一翻大展的目录,看一看国外的专题邮集,他们的题目似乎不落俗套,选题往往大胆而有趣,有股子“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气势。
选个好题目实在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有个过程。在选定《踢足球》作为邮集题目之前,我曾用过三个题目,分别是《足球运动》、《足球——可以伴您一生的运动》和《足球》。通过多次参加邮展和查阅各类邮展目录,我发现足球这个选题是个老选题,在各类邮展特别是体育邮展上,以足球为题的专题邮集屡见不鲜,无论是观众还是评审员,都已司空见惯了。要想邮集有新意,就要另辟蹊径,换个角度进行拓展。
一部在全美邮展中获金奖的同类专题邮集给了我启发,这部邮集的题目是《足球——就是为了踢》,我就想到了一个更为简洁的题目——《踢足球》。这个题目当时在国内邮展中还没有出现过,在2008年北京“奥博会”邮展上,也没有出现第二部同题邮集。
确定了《踢足球》这个题目,接下来就是如何紧扣题目构筑一个有新意、符合逻辑的计划。《踢足球》与《足球》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两者所界定的概念就完全变了,我感觉比起《足球》,《踢足球》更有利于讲故事,一是不落窠臼,可以避免大多数专题邮集一开始就从事物的起源和发展讲起而给评审员千篇一律的印象。二是发挥的余地大,动宾结构的题目,既可充分发挥作者的主观能动性,也可避免因拓展过度导致跑题的问题。
按照一般的逻辑顺序,应是先讲“是什么”,再讲“为什么”,最后讲“怎么办”。而踢足球,是人们最常见、再熟悉不过的体育活动,所以我没有从“是什么”讲起,而直接从“为什么”开始,在“踢”字上作文章,邮集共设为八章,基本涵盖了《踢足球》这一主题的内函,分别为“踢足球的目的”,“踢足球的群体”,“踢足球的装备”,“踢足球的组织者”、“踢足球的技术”、“ 踢足球的战术”和“踢足球的比赛”。章标题概念明确,章与章之间有紧密联系,没有出现概念上的模糊、交叉和重叠现象。在设置节标题上,我也进行了反复推敲,尽量体现节与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性。以第一章“踢足球的目的”为例,共有四个小节,依次是“为了娱乐”、“为了健康”、“为了谋生”和“为了荣誉”,这是一种意义层层递进的关系,更换其中任何一节的位置,就会丧失逻辑性。
确定了计划,下一步就是选择多样化的合格素材去拓展,讲述一个与主题和计划相吻合的专题知识,即所谓“用邮品去说话”。如何做到“用邮品去说话”,我个人理解,首先是要学会“用邮品”,要最大限度地利用自已手中合格(含有与本专题相关的有效信息)的、更是重要的邮品。充分展示珍罕性高的素材,应是拓展时第一位要考虑的。
一是尽可能选用多样化的邮品,最好是一些不常见的素材,这样一来可以使邮集拓展更充分,邮集外观也会更漂亮,能够避免评审员出现“审美疲劳”,留住评审员的脚步。如在“为了健康”这一页上,我选用了一枚1986年世界杯足球赛主办国——墨西哥的邮票印版薄片,这样的素材就不太常见,本身也有一定的收集难度。
二是尽可能地选用本专题内“世界第一的邮品”,体现素材的重要性。如在“为了荣誉”一节,我选用了世界上第一套足球邮票——1924年乌拉圭发行的用黄色纸仅印制500套的奥运会足球冠军纪念邮票,在“踢足球的群体”一节,我选用了世界上第一枚奥运会足球邮资片——1928年荷兰奥运会足球邮资片,以及第一届世界杯足球赛邮品——销有1930年乌拉圭世界杯足球赛宣传戳的美国首航封。在“球的选购”一节,我选用了世界上最早带有足球信息的广告邮政用品——1888年当年实寄的瑞典哥德堡地方邮政广告邮资封等。
三是适当利用传统化研究为专题拓展服务,体现集邮知识和个人研究成果。如在“南美洲人踢足球”一页中,我对一组40年代末玻利维亚邮票试印样修改样稿、母模印样、无齿印样及样票进行了集中研究,展示了邮票印制、发行的先后过程,同时也揭示了足球运动传入南美洲,从最初用“FOOTBALL”舶来语的叫法,最后发展为用“FUTBOL”当地西班牙语的叫法,反映了足球受到南美人喜爱并本土化的传播过程。
四是充分利用变体邮票进行专题细节的拓展,增强邮集的趣味性。如“场地的设施——照明灯”一页,先是用阿根廷的足球运动场(没有照明设施)红色套色移位变体票与正票进行对此展示,构思出“太阳落山了,足球比赛被迫中止”的场面,接着讲大型照明灯投入运用后,情况发生了变化,足球比赛可以在晚上正常进行,支持这一个专题知识的素材是1950年巴西世界足球赛浅蓝色套色移位变体票和正票,移位票上地球的右边缘露出“月牙”,寓意到了夜晚,正票寓意“有了照明设备,在月夜下踢足球如同在白天一般”。再如“头球争顶”这一页,我选用了一组1966年英国世界杯足球赛套色移位及漏色变体票。用正票说明在禁区内与守门员争顶头球占不到一点便宜,球容易被守门员用手“没收”,接着用2枚套色移位票和1枚套色移位四方联来展现“人多拥挤,球员身体碰撞在所难免”,这时守门员容易大意,出现漏球的情况,支持这一专题细节的是1枚漏色变体票。
2010年,在参加杭州全国邮展前,梅军再次对《踢足球》专题邮集做了调整,并设计了两种风格的封面,发布在自己的博客上供网友欣赏,并询问“你更喜欢哪个?”。最终参展时,他的选择是哪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