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陕西省西安市举 行的第17届中华全国集邮展览上,张小钧编组的《朝鲜战争》专题邮集获得了金奖。在这里,张小钧把《朝鲜战争》专题邮集的编组经历和心得体会分享如下:
2000年,我在网上淘到了一枚志愿军军邮邮简,被其精彩的画面设计
和散发出的浓厚历史气息深深吸引, 兴趣瞬间被激发出来。经过不懈努 力,我最终集齐了全套20枚志愿军军邮邮简。2001年,我开始以《抗美援朝战争》为题编组专题邮集。此后, 我的集邮方向发生了彻底改变,从收藏邮票转为收集专题。2006年,我编组的《抗美援朝战争》一框邮集获得 了江苏省首届专题集邮展览二等奖。 次年,我开始扩编《抗美援朝战争》邮集,由1框扩编成5框,并将专题名称改为《朝鲜战争》,这是一次对编组题材的转型升级。
很多邮友认为《朝鲜战争》 这个专题有一定的政治敏感性。的确,数十年来,朝鲜问题始终是国际上风云际会的焦点,关于朝鲜战争的各种观点也不断出现。但我在编组邮集时对此不予以附会,整部邮集不会触及敏感问题。我的体会是,编组邮集只需用邮票(品)说事情就好,不对事情本身加以评论、不使用违禁邮票(品)。
过去在邮票(品)编组时,我更加关注里面的素材,对前言、纲要、专业知识介绍等部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但我很快就意识到,精彩的前言、清晰的纲要、准确的专业知识表述是一套优秀编组作品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2015年江苏省第十届集邮展 览结束后,在集邮前辈和师友的指点下,我对作品的前言、纲要和专题知 识进行重新撰写,逐字逐句,反复推敲,确保三者环环相扣、前后呼应。 各章节设计得层次清楚、脉络清晰, 同时每页都有独立的主题;对专题知识的拓展把握适度的原则,表述也紧 扣素材上的有效信息,做到准确、言简意赅。
《朝鲜战争》专题邮集共使用了 31个国家的363件邮品素材,时间跨度从1895年到2015年。其中,各个年代的素材均有使用,早期的放在前面做背景介绍。时间跨度为什么延续到 2015年呢?因为根据国际法,战争状态的结束有待于交战各方正式签订和
平协议,而朝鲜战争至今尚未签署和平协议。1953年7月27日签订的《朝鲜停战协定》仅仅是军事行动的暂停。因此从严格意义上来讲,直到今天朝鲜战争还没有结束。
《朝鲜战争》专题邮集的素材收集难度较大,可选择的余地很小, 称心的素材价格高不说,还很难找得到。不过也有幸运的时候,在2009 年洛阳世界邮展期间,我在朝鲜国
家邮政的展位上一次就买到了2套和朝鲜战争相关的邮资片,一套是1958 年《欢送志愿军回国》共4枚,另一 套是1958年《朝鲜人民军建军》共6 枚。朝鲜早期的邮资片虽然发行量很少,但也不是特别难找。但上述2套邮资片之后我再也没见过成套的,即使在朝鲜国内如今也难以见到。
构成这部邮集的素材种类有:邮资封片简、军邮封片简、军邮退件、军汇、中立国印度看管战俘营监察部
队军邮、战俘邮件、烈士遗金军邮保价信函执据、红十字片,国际欠资邮件、韩国加字改邮政公事片、朝鲜电报纸,错版票、错色票,画稿、样 片、撤销发行票、未发行票、凿孔样票、试机印样,子模变异、漏套色、 套色移位、图案移位、改值倒印、国铭面值倒印、漏白、漏齿、折白、折
印、重印、边纸压印、重复打齿、齿孔移位变体等邮票。这些邮品基本上都是较为珍罕的,个别还是目前存世仅见或是仅见几枚的。
例如,在第一章节介绍近代“朝鲜沦为日本殖民地”的知识时,我使用了一枚1921年由汉城寄捷克斯洛伐克的国际欠资邮件,背贴2钱日本邮票。由于未付足邮资,该邮件加盖欠资戳发往前途,到达后补贴面值50的捷克欠资专用邮票并盖销。日本殖民朝鲜时期的邮政素材很多,这一枚却是极为难得的国际欠资封,各路邮政信息清晰完整。
在这部邮集中,我一共使用了 14枚志愿军军邮封和2枚大、小和平 鸽战俘邮件。在专题邮集里,只有军邮戳上的信息才是有效信息,但有的军邮戳上没有“志愿军”字眼或 者“8”字头志愿军专用的“中国军邮”戳。许多志愿军部队在朝鲜仍使用原“二野军邮”、“三野军邮” 戳。这种情况该如何表述呢?一番苦思冥想之后,我找到了解决办法, 即采用其他的表述形式来体现 —— “志愿军参战部队由国内各野战军抽调,志愿军第X军(师)为原二野或 三野第X军(师)”。这样就把军邮 戳上的有效信息表现出来。大、小和平鸽战俘邮件的使用也是如此,利用上面的朝鲜人民军军邮戳来表述“联合国军战俘均被关押在朝鲜境内”。 由此,我也总结出一条经验:有些很好的素材,乍看上去有效信息不好提 炼,但换个角度来表述就能破解难 题,也“复活”了一件好素材。
在邮集的第一章节里,我使用了 1枚韩国1945年发行的邮资片及其14枚
改值片。这些改值片一共6种面值, 多是在战争期间因局势动荡造成通货
膨胀的原因而改值。韩国各地的改值 戳式各有不同,这些本属于邮政史研究的素材,我用了两个贴片来展示。
因为是在战争时期改值的,所以改值本身就和朝鲜战争有着密切关系。这样运用既增添了浓厚的邮味,同时作为专题素材来拓展也不会跑“偏”。
能接受不同意见、听得进批评, 是专题集品编组者的必修课之一。例 如:邮集里需要用箭头标注的地方, 邮友指出所有箭头的摆放角度要尽量一致,我觉得这个意见好,就在展前重新做了调整。除了特殊情况外,所有的箭头都是一个角度。在我10余年的编组过程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 多,能得到众多师友的悉心指教,我心怀感恩。在此一并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