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人对于对称美的爱好,使他们相信在地球的南部必定有一块大陆,以便与北半球的欧亚大陆相平衡。
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从理论上论证了这一假想。他认为北半球有这么大的大陆,为保持平衡,南半球也应该有一个大陆。
公元2世纪时,希腊大地理学家克劳迪亚斯·普托利梅亚斯即托勒密绘制了一张广阔的南半球大陆图,于印度洋南边画了一块把非洲和亚洲都连接起来的大陆,把这块大陆称之为南方大陆( Terra Australis)
1492年,美洲大陆被哥伦布“发现”,确切地说是美洲大陆开始广泛地被美洲以外的人所了解和认识。
美洲被“发现”后,是否还有新大陆存在,这个问题受到世人的普遍关注。15世纪末叶,资本主义在欧洲一些国家兴起,为了对外扩张,开始了一系列寻找“南方大陆”的探险活动。
真正对于南极洲的探险,大约是在1820年由在南极半岛末端附近水域航行的船只发现的。不过,早期寻找“南方大陆”的探险活动,使以澳大利亚为主要大陆,包括新西兰以及周边岛屿的大洋洲广为世人所知。
首先是荷兰航海家塔斯曼。他奉荷属东印度总督之命去寻找“南方大陆”,于1642-1645年,前往高纬度地区,考察了大洋洲的一些岛屿和澳大利亚。1642年,他发现了新西兰的西海岸,声称这就是“南方大陆”的突出岬角。1644年塔斯曼还发现了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这个地名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1688年1月,著名的英国冒险家、海盗头目丹皮尔为逃避西班牙军队的追捕,穿过太平洋来到帝汶岛南边的澳洲西海岸。1700年,丹皮尔乘英国海军军舰“罗巴克”号( Roebuck),再次来到澳洲,考察了澳洲的西北部海岸,发现了后来命名为丹皮尔群岛的小岛群。
1766年,法国派遣布干维尔率领一支探险队乘“布德兹”号(
Boudeuse)来到太平洋上的萨摩亚群岛,并发现了现今的所罗门群岛。这个群岛中的两个大岛被命名为布干维尔岛,两岛之间的海峡被命名为布干维尔海峡。
经过假想到将近300年的探险实践,人们发现了不少更靠近南方的大陆,但距离找到南极大陆尚需更多的时日,这就给后来的探险先躯者留不了更为广阔的探险空间。
中国对南极内陆冰盖的考察起始于1997年,前后共进行了4次,分别是中国第13次、第14次、第15次以及第21次南极考察,均取得了经验和丰硕成果。尤其是2004-2005年度中国第21次南极考察·南极冰盖昆仑科学考察队是第4次向冰穹A的最高点冲刺。该队从中国南极中山站出发,在深入内陆1250千米处,于2005年1月18日(北京时间),登上了冰穹A的最高点,该点位于南纬80°22′00″、东经77°21′11″,海拔4093米。南极内陆冰盖冰穹A这1亿万年来寒冷孤独的地球“不可接近之极”,终于迎来了中国人的足迹,中国人为人类认知南极、认知自然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