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13699222707(同微信)



《国家宝藏》火了,曾侯乙编钟火了,但曾侯乙竟不姓曾....
来源: | 作者:pro61587f | 发布时间: 2017-12-13 | 1125 次浏览 | 分享到:

央视播出的良心综艺《国家宝藏》火了,走心的护宝人火了,“被复活”的镇馆之宝也火了 。在第二期的《国家宝藏》中,湖北博物馆的“曾侯乙编钟”一亮相就压倒了全场,而曾侯乙编钟守护人、老顽童王刚,对着国宝深鞠一躬,全国观众泪目同时不禁问道:这个曾侯乙到底是何方神圣?他真的姓曾吗?

 “曾侯乙编钟”特种邮票

今天不卖关子,先告诉你答案,曾侯乙不姓曾,而姓姬——对,你没看错,就是《封神榜》中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发)的那个“姬”!

“曾侯乙编钟”特种邮票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先秦时期的曾国,不见于文献记载,然而自宋以来,曾国铜器即屡见于世,北宋时湖北安陆一带即出土过两件曾侯钟,1933年安徽寿县朱家集楚王墓被盗掘,出土一对曾姬壶。1934 年,刘节先生根据这些铜器铭文资料作《寿县所出铜器考释》一文,对曾国族姓与地理作了初步的探讨,提出此曾国为姬姓,与山东之姒姓曾国并立,推定此曾国范围为“北起郑郊、南 及光州、西起南阳、东抵睢州”。

 

1978年,湖北随县发掘曾侯乙墓,出土大量珍贵文物,其中许多铜器上均铸有“曾侯乙”铭文,尤其是其中的一件鎛钟,为楚王熊章(楚惠王)赠送给曾侯乙的,铭文内容与宋代安陆发现的“曾侯钟”相同,这些发现确证在春秋战国时期在今随州一带存在一个历史悠久的曾国。

 

 

20112月至6月,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湖北随州叶家山墓地进行了第一阶段的发掘工作,发现墓葬65 座,车马坑1个,出土陶、铜、瓷、玉石、漆木等各类质地器物739件,其中青铜器达325件,多数青铜器上有铭文“ 曾侯”和“曾侯谏 ”铭文 , 总字量达400字。说明此处墓地应是与早期曾国和曾侯相关的一处家族墓地,对于深入研究曾国早期地望、曾国史以及曾、楚、鄂等古国关系等一系列学术问题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说明曾国早在西周早期就在汉东地区称侯。这是自曾侯乙墓发掘后,又一与曾国或曾侯相关的重大考古发现。

 

基于这些发现,黄凤春力主西周早期的曾与战国早期的曾是同一个国家,曾为姬姓。但叶家山墓地中含有较多的商文化因素,如叶家山墓地出很多带日名与族徽的青铜器,墓葬东西向,头向东、有腰坑等,甚至有许多铜器就是商器,这些与周文化墓葬明显不同,因而有不少的学者对之曾的族姓有不同看法,认为曾国并非姬姓。

 

2014年,“姬姓之谜”又出现重大突破。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江汉考古》2014年 第4期上发表了2009年抢救性发掘的随州文峰塔一号墓的资料,此墓墓主为春秋晚期的曾国国君曾侯與,虽早年被盗且因基建施工损毁严重,万幸的是考古工作者通过认真清理和细心收集各类残片及流失遗物,尽最大努力保全资料。此墓出土的铜器铭文对认识和解决古曾国的始封、叶家山曾国墓地的族属、 周初分封形势、南土诸侯格局及其历史文化演变等一系列学术界长期关注且多有讨论的疑难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峰塔一号墓出土了两件曾侯與钟,其中一件铭文自叙其先祖曰“伯适上庸 (),左右文武,达()殷之命,抚奠()天下。王遣命南公,营宅汭土,君此淮夷,临有江夏。”表明伯适(南公)是因为辅佐周文王、武王伐商、革除殷命、安定天下有功而被分封于南土 ,统治淮夷 ,监领江汉 。这说明伯适就是南公,即曾国始封之君,所遣之“王”当为周成王,这与文献所载西周初年成王在周公的辅佐下平定三监之乱后,分封太公、周公、召公诸大臣立国于东土的齐、鲁,北土之燕,镇抚诸侯、藩屏王室的情形类似。叶家山墓地所出青铜器铭文亦记载曾国始祖为南公。目前学界已普遍公认南公即商末周初的周室名臣南宫括(注:西周著名贤者、重臣。所谓“文王四友南宫子”,依照史籍《史记·周本纪》的师古注,指的就是南宫适(括))。

 “曾侯乙编钟”特种邮票

另一件曾侯與钟铭文则载曾侯與自称 “余稷之玄孙”,稷即后稷(注:后稷,姬姓,名弃,天帝之子,据山海经记载实为帝俊之子,按照诗经记载实为天帝之子。母姜嫄,尧舜时期掌管农业之官,周朝始祖),周人之始祖。此铭文可与早年随州季氏梁出土戈铭曾穆侯之子、西宫之孙季怡又称“周王孙季怡”的史实相印证,与叶家山墓地所代表的西周曾国及此前大批青铜器所体现的东周曾国一脉相承,前后相继,表明曾国为周王室支系所封,,属姬姓宗亲。曾国是否为姬姓的至此得到了确认,曾国的族姓问题得到了完美的解决。

 

值得一提的是,1987年,我国发行了“曾侯乙编钟”特种邮票,发行量为396.45万枚,印制精美,值得收藏。想把“曾侯乙编钟”收到自己家里吗?来“一枚邮币”收一枚吧。

“曾侯乙编钟”特种邮票